开篇:
老师,你说小孩都喜欢糖,可我家那个“小魔王”却一见糖就躲。这世道,难道糖还成精了?
一、小魔王与糖的“孽缘”
记得那天,我手里捧着一包新到的水果糖,心想给小朋友们一个惊喜。但当我说“每个人都有哦,甜甜的糖哦”,小魔王却眼睛一斜,嘴角一撇,转身跑了。我愣住了,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小孩吗?难道他从小就有了“糖尿病”?
二、不是糖的问题
后来,我才明白,不是糖的问题,是方法的问题。小魔王不是不喜欢糖,他只是不喜欢被“强制”喜欢。他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而我,可能只是没找到那把打开他心扉的钥匙。
三、与“小魔王”的“糖”战
为了搞定这个“小魔王”,我决定改变策略。不再强行给他糖,而是和他玩一些与糖有关的游戏,比如“找糖果”、“糖果排序”等。你猜怎么着?他玩得不亦乐乎,最后竟然主动问我:“老师,我们下次还玩这个吗?”我心里暗喜,这“小魔王”终于上钩了。
四、糖,不仅仅是糖
我开始意识到,糖不仅仅是一个食物,它还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个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它可以是快乐的象征,是奖励的标志,是孩子们生活中的小确幸。
五、糖与教育
于是,我开始尝试用糖来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例如,当孩子们表现好时,我会给他们一个“糖果奖励”。这个奖励不仅仅是一个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它带给孩子们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
六、糖,也有它的“副作用”
但糖也有它的“副作用”,那就是孩子们可能会过度依赖它。因此,我开始引导孩子们明白,糖只是一个生活的调味剂,而不是主食。
七、教育的“甜”与“不甜”
其实,教育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只给孩子“糖”,也就是表面的奖励和满足,我们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的“不甜”,如何勇敢地面对挑战,如何独立地成长。
八、结语
最后,我想说,教育,就像这包糖,有甜有酸,有苦有辣。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总能找到那个最适合孩子们的“口味”。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糖果专家”,用“糖”去引导,去启发,去教育,让孩子们在“甜”中成长,在“不甜”中坚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