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教育,这个看似平常的词,背后却隐藏着无数的故事与矛盾。尤其是当“大班”与“教育”结合,那更是火花四溅,充满了戏剧性。你知道吗?在大班里,孩子们的笑容是最真实的,他们的疑问是最纯粹的,而他们的成长,往往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发生。
一、从“你为什么总是哭?”到“你为什么不哭?”
记得刚接手大班时,我总是被孩子们的哭声弄得头疼。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又哭了,我忍不住问:“你为什么总是哭?”她抬头看我,眼泪还在流,但眼神却满是疑惑:“老师,你为什么不哭?”我愣住了,原来我一直以来的问题,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而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用孩子的语言去沟通,去理解他们的世界。
二、从“不可以这样!”到“你可以怎样?”
大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既想独立又想依赖的阶段。有一次,一个小男孩在课堂上随意走动,我生气地喊:“不可以这样!”但他似乎没听到,反而越走越远。后来,我试着换个方式,走到他面前,轻声问:“你可以怎样做得更好?”他看了看我,然后安静地回到了座位上。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用更温和、更具体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而不是简单地否定他们的行为。
三、从“你这样做不对!”到“你觉得这样做好吗?”
大班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当我发现他们做错事时,我不再是简单地批评他们,而是问:“你觉得这样做好吗?”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会反思和成长。
四、从“你要听话!”到“你想听什么?”
有时候,我会觉得大班的孩子太吵、太闹,但当我试着去了解他们,问他们:“你想听什么?”时,他们总能给出我意想不到的答案。原来,他们并不是无理取闹,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交流。
五、从“你要好好学习!”到“你觉得学习带给你什么?”
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对学习有了自己的理解。当我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要好好学习”时,而是问他们:“你觉得学习带给你什么?”他们总是能给出我惊喜的答案,比如“学习让我知道更多的事情”,“学习让我更快乐”等等。
六、从“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到“你觉得怎样才算是懂事?”
当孩子们做错事,我不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才算是懂事?”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七、从“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到“你希望我怎么做,才会更喜欢我?”
有时候,我会用“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来威胁孩子,但后来我意识到,这样只会让他们更加恐惧和不安。于是,我开始问他们:“你希望我怎么做,才会更喜欢我?”这样,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和亲近。
八、从“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到“你这样做,是有什么原因吗?”
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而是问他们:“你这样做,是有什么原因吗?”这样,我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从而给予他们更合适的指导和帮助。
九、从“你这样做不对,别人不会这样!”到“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是更好的?”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当我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这样做不对,别人不会这样”时,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是更好的?”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角度,学会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十、从“你怎么这么调皮!”到“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算是乖巧?”
当孩子们表现得过于活泼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你怎么这么调皮”,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算是乖巧?”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理解中,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十一、从“你要遵守规则!”到“你觉得怎样的规则是合理的?”
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对规则有了自己的认知。当我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要遵守规则”时,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规则是合理的?”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角度,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同时也学会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
十二、从“你要学会分享!”到“你觉得怎样才是真正的分享?”
当孩子们不愿意分享时,我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要学会分享”,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才是真正的分享?”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理解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的选择。
十三、从“你怎么这么任性!”到“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算是成熟?”
当孩子们表现得过于任性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你怎么这么任性”,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算是成熟?”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角度,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十四、从“你怎么这么胆小!”到“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算是勇敢?”
当孩子们表现得过于胆小时,我不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你怎么这么胆小”,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算是勇敢?”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理解中,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同时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十五、从“你要有礼貌!”到“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是有礼貌的?”
当孩子们没有礼貌时,我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要有礼貌”,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是有礼貌的?”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理解中,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同时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
十六、从“你要尊敬老师!”到“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是尊敬老师?”
当孩子们不尊重老师时,我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要尊敬老师”,而是问他们:“你觉得怎样的行为才是尊敬老师?”这样,他们就能从自己的理解中,学会如何尊重老师,同时也学会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大班教育随笔精选16篇》
—— 大班教育随笔16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