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长环境要求
水稻,作为一种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水稻土最为适宜。PH值应在5.5-6.5之间,最低不应低于5.0。水稻的生长周期从种子萌发到新的种子产生,可分为五个时期: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以及结实期。
1.幼苗期:温度是关键,适宜温度为30-32°,最高温度40-42°,最低温度需保持在5°以上。
2.分蘖期:温度与水分都要适宜。适宜气温为30-32°,水温32-34°。过低的气温会延迟分蘖,影响有效分蘖。同时,需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以上,确保光照充足,提高光合强度。
3.长穗期:幼穗分化适温为26-30°。白天35°,夜温25°有利于形成大穗。此时期对水的需求非常敏感,田间持水量应在90%以上,同时光照要充足。
4.结实期:适合灌浆的气温在20-22°。灌浆前十五天,日均温度在24°较好,后十五天日均温度在18°为宜。同时,保持水量在70%以上。

整地
在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主要依赖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来完成。
育种和插秧
现代化的育苗中心负责水稻的育种工作。流程包括发芽试验、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育苗箱育苗等环节。
原则:1.秧龄不应超过40天,高度约8公分,选取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
2.生长健壮、须根发达。
3.无病、无虫、无机械损伤、无明显变异的秧苗。

合理密植
密度因品种、土壤、肥力等因素而异。合理栽植密度在1.2-1.6万之间,每穴分蘖4-6个,每亩分蘖苗在7万至9万之间。
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宽窄行种植法,解决通风、透光和病虫害防治的问题。行距为25-30厘米,株距13-16厘米。
肥水管理
水稻的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水和肥。根据各生育期的需水和肥的特性要求来灵活运用。一般本田施肥按水稻的生育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以促进有效分粟和争取多穗为目标;中期以壮秆攻大穗为目标,但施肥不能过多;后期以攻粒多、粒饱为主,既要保证不脱肥,又要防止贪青晚熟。
与自然肥料套餐相结合,为水稻提供一整茬的贴心护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水稻种植全流程详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