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兰,这位湖南常德的知名经销商,毕业后便投身于农机行业,多年来一直代理上海牌拖拉机的销售业务。她对上海牌拖拉机的深厚感情,在去年上海纽荷兰公司申请破产的消息传来时,化作了深深的失落与遗憾。
在农机行业,像尹慧兰这样的经销商并非少数,他们与上海50(50马力拖拉机)这样的品牌有着不解之缘。上海50拖拉机曾风靡全国,对许多农机人而言,它不仅是工具,更是心中的一份情感寄托。
然而,最新的消息给尹慧兰和众多农机人带来了希望。4月8日,在湖北荆门市京山县经济开发区,京山超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京山超能)的厂区内,一场盛大的庆典正在举行。这里,就是即将恢复量产的上海牌拖拉机的新家园。
2015年8月,上海纽荷兰农机公司(原上海拖拉机厂)在破产歇业后,其资产被广州超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接盘。当天,随着庆典的举行,上海牌拖拉机在湖北重生,这是“致敬经典、重铸辉煌”的壮举。
京山超能注册资本5000万元,首期建筑面积4万平米,规划产能1.5万台。尽管目前厂区尚在初期建设阶段,但已能见到几台崭新的拖拉机擦得全身透亮,即将奔赴前方的春耕战场。
接盘上海牌拖拉机的广州超能投资集团,虽然鲜为人知,但其前身——广州市桥农业机械公司,已经有着40年的发展历史。广州超能的当家人邵剑梁,是一位老农机人,他与众多农机行业人士有着深厚的交情。
广州超能投资集团的业务已涵盖智能电源、通用机械、新能源、供应链、物业与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产品及服务包括内燃发电设备、智能电源、分布式能源、现代农业装备、机器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储能和其他服务产品等。
上海牌拖拉机一度辉煌无比,但合资后双方整合乏力、亏损连年,终于在去年归于破产。广州超能一举买下了上海牌拖拉机的品牌和发动机及拖拉机公司的整套生产研发设备。在广州超能的安排下,在上海崇明建立了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并开始了运营。而京山超能则是新“上海”拖拉机的第二个生产基地。
湖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机消费大省,农机工业却相对弱势。尽管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改革开放后逐渐陷于低谷,没有出现一家全国性的农机品牌和知名农机企业。这次广州超能在湖北建厂,重振“上海”拖拉机雄风,很好地迎合了当地政府发展农机工业的心理诉求和地方所需。
据了解,作为当地重要招商引资项目,京山县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厂房、资金等方面均给予了京山超能大力扶持。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更在当天的仪式上宣布,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条件下,对京山生产的农机装备在相关手续的办理上将予以优先办理,并积极配合省经信、发改等职能部门为企业在产品研发、项目申报上提供优质服务。
广州超能把农机大本营建在湖北,除了看重这里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产业链优势和政策优势外,更多的是出于现实的考量。作为荆门市和京山县强力推进的“中国南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和湖北省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部门对京山超能寄予厚望。
从当天出席活动的100多名经销商的反应来看,“上海”牌拖拉机的人气与底蕴犹在。京山超能人士介绍,目前公司人员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广州超能派来的高管人员,二是原上海纽荷兰的部分人员,其中以技术人员居多,还有一些是社会上聘用的人员,主要从事生产和销售。
按照规划,京山超能将生产40-200马力拖拉机,第一步从仍具有巨大市场容量、闻名全国的上海50拖拉机入手,首期实现年产销3000台的目标。有经销商认为,这个目标对于京山超能来说并不难实现。
湖北省农机局副局长周立明表示,高性能大拖在湖北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京山超能的大中拖项目为湖北农机装备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京山超能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广州超能投资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邵剑梁立下了宏大的设想,2020年要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
记者观察:
上海牌拖拉机移师湖北生产,延续了这块民族农机品牌的血脉,让许多对上海50颇有感情的用户和相关人士深感欣慰。对于中国农机行业来说,民族农机品牌更显珍贵。此次,上海牌拖拉机能落入民营企业广州超能集团之手,体现了超能当家人的远见卓识与对农机民族品牌的深厚情结。
品牌是最珍贵的资产,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较大的投入。我国农机行业曾经的知名品牌和企业中,有的被外资收购后短暂保留了牌子,有的则已经不见踪影。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机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老品牌正呈现复活之势。
对于我国农机企业来说,活得久比活得长更为重要。国内农机企业需要品牌“韧性”,要有打造百年企业的恒心与意志。同时,借助国家动量,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在世界农机舞台上不断圈建中国农机的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上海纽荷兰垮了,‘上海’拖拉机接棒登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