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然而,即便在如此成熟的种植技术下,仍有可能遭遇种植失败。特别是水稻幼穗分化期,这一阶段若未得到妥善管理,将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水稻幼穗分化时的注意事项
- 光照:水稻的生长与光照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幼穗分化期,光照不足可能导致幼穗分化失败。因此,在阴雨天气时,应及时补光,同时避免过早封行,确保田间光照充足。
- 温度: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都不相同。最适合幼穗分化的温度在27度左右,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度,晚上温度至少要少十度。细胞分裂时温度要求较高,稻穗发育时温度可达40度以上。保证温度的适宜,是确保水稻正常生长的关键。
- 水分:水稻在幼穗分化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需水量是整个生育期的峰值。这一阶段要求田间含水达到90%,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影响稻穗的正常发育。
- 营养:随着新枝叶的不断生长,幼穗分化期的营养需求也会逐渐增加。此时是水稻需肥量高峰期之一,应及时追肥,促进花苞养成和颖花的分化。
幼穗分化期对水稻而言,如同婴儿时期,需要细心照料,以防受到损害,保证健康成长。
水稻种植过程中叶尖枯病的防治措施
一、病原
稻生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在稻叶表皮下,后稍外露,黑褐色。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可借助风雨传播至水稻叶片上,经叶片、叶缘或叶部中央伤口侵入。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拔节至孕穗期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灌浆初期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低温、多雨、多台风有利于病害发生。暴风雨后,稻叶造成大量伤口,病害易大发生。施氮过多、过迟发病重,增施硅肥发病轻。水稻分蘖后期不及时晒田,积水多,发病重。田间密度大,发病重。发病适温25-28℃,菌丝生长温限10-35℃,最适22-25℃,分生孢子形成温限15-30℃,最适25℃,孢子萌发温限10-35℃,最适30℃。
三、防治方法
- 加强种子检疫:防止病害传入无病区。
- 选用抗病品种:如粳稻、籼稻中某些品种相对抗病。
- 施肥管理: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分蘖期适时、适度晒田,生长后期干干湿湿。栽培不可过密,降低田间湿度。
- 药剂防治:药剂处理种子,或在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只有综合多方面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防治水稻叶尖枯病,确保水稻健康成长,获得丰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水稻幼穗分化注意事项与叶尖枯病原因分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