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之死与灯笼星转世之谜

赵云之死与灯笼星转世之谜

班瀞闲 2024-12-27 未命名 540 次浏览 0个评论

小时候听三国故事,老人们提起赵云,总是先夸赞他武功高强,最后却又总是带着一丝惋惜,叹息他的离世。赵云之死,不像关羽有走麦城那样的豪迈,不像张飞被手下人杀死那样憋屈,而是源于一次对完美无瑕的好奇。

话说赵云晚年与妻子闲谈,谈及自己一生征战,枪林箭雨中过来,常常白袍染红,但那些都是敌人的血,自己从未受过伤,没有流过一滴血,没有一点伤疤。妻子听后有些不信,以为他在吹牛。等到赵子龙入睡后,妻子在他身上一阵寻觅(老夫老妻干这事有点怪)。结果还真如赵子龙所言,面对这完美无瑕的身躯,妻子不禁有些嫉妒了,“天地尚不全”,怎么有你这样一个全人?你这也太逆天了。想到这里,她拿起绣花针在赵子龙的肚皮上轻轻一刺,结果赵子龙因此腹痛而死。

老人们解释,赵子龙本是天上灯笼星转世,其命如灯笼,不能漏风,否则必然人死灯灭。这会我觉得这灯笼星的说法有点搞笑,还打趣赵云为什么不是气球星啊?老人们一脸严肃地说:“哪里有气球星?”我自以为是地反问:“可哪里又有灯笼星?”后来,我在明代的《武备志》里的《郑和航海图》里还真看到了灯笼星,是航海人辨别方位所依据的星辰之一。看来赵子龙归天之后,为大航海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会我以为这只是老人们的一个玩笑,后来我和其他地方的朋友交流,关于赵云之死的版本都是大同小异。但在明清小说乃至元杂剧中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描述,大概这个说法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民间对赵云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他在正史上和三国故事里,都是作为一个完美的人存在的。

正史里赵云一出场带着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有点得意,问他:“你们那儿的人都投袁绍,你为什么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了一句不卑不亢的话:“我只跟随仁义。”这话的意思相当于后来的我只站在真理的一边,掷地有声。

当然公孙瓒算不得仁义领导,在这里他结识了刘备,从此就认定了刘备。后来赵云因兄长亡故回家奔丧离开公孙瓒,刘备就知道他一去不复返,依依不舍惜别,赵云就说了一句:“我不会忘了内心的道德。”——有点像康德那句唯天上星辰与心中的戒律不敢忘。

六年后,当刘备被曹操打得妻离子散,投靠袁绍的时候,赵云来追随他了,从此为蜀汉服务一生。

赵云的性格和顺,他不像张飞“暴而无恩”,也不像关羽“刚而自矜”。他为人稳重、严谨、内敛,非常靠谱。他有两次看人都十分精准,一次是博望坡之战,俘虏了自己同乡发小夏侯兰,赵云就把他推荐给刘备,此人精通法律,刘备任命他为军中刑罚官。而赵云从此就刻意与他保持距离。还有一次,他在平定荆州桂阳郡,刘备任命他为桂阳郡的太守,前太守赵范要把自己十分美艳的寡嫂献给赵云,赵云拒绝了,公开理由是:“咱们都姓赵,你嫂子就是我嫂子,不能娶。”他心中想的却是赵范不可靠,后来赵范果然逃跑。

正因为赵云为人如此靠谱,所以刘备对他十分倚重和信任,把他作为自己贴身护卫来用。长坂坡乱军之中,赵云保护刘备家眷殿后,当时有人告诉刘备赵云投曹操去了,刘备那起手戟拍打告密人:“赵云是不会背叛我的。”这便是后来小说里演义得十分生动的七进七出保护甘夫人和阿斗。后来刘备娶孙权的妹妹,这位孙夫人为人骄纵,纵横不法,刘备就让赵云掌管内事——担任领导的管家。后来孙夫人试图带阿斗回东吴,便是赵云和张飞一起拦截下来的。

陈寿因此称赵云为刘备“爪牙”,就因为他是刘备左右手一样的人,但赵云的能力却绝不仅仅是做个“管家”,在文韬武略上也让人侧目。

文韬上,他积极出谋划策。刚进成都的时候,刘备想要把城里的田宅都分给自己手下,赵云站出来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会丧失成都人心,也会消磨将士意志。等到后来孙权杀关羽夺荆州,刘备一心伐吴,不见诸葛亮有所劝谏,倒是赵云站出来反对,认为大敌是曹操,灭了曹魏,东吴不战自降。当然刘备没有听,后来才有了夷陵之败。

武略上,他有两次“危难之际显身手”的经历。一次是在刘备生前,和黄忠一起在汉中对抗曹操,黄忠去袭击曹操运粮部队,结果到时间没有回来,赵云就带了几十骑兵前去打探,结果遭遇曹操的大部队,赵云一次次冲击曹军队列,且战且退。赵云本已杀出重围,却见自己手下张著受伤被困,赵云再度杀入包围圈救他出来。回到营寨中,赵云大开寨门,偃旗息鼓,摆了一个“空寨计”。曹操不知虚实,怕中埋伏,便欲撤军。赵云擂鼓出击,弓弩齐发,曹军大败。刘备因此夸赵云“一身都是胆”。

另外一次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由赵云在箕谷布疑兵,和魏国大将曹真对峙,诸葛亮自己带兵出祁山进攻魏国,这一战就是著名的失街亭,蜀军大败。赵云这一支疑兵本来就和曹魏实力悬殊,失利而退。赵云亲自断后,保护辎重,损失不大。

虽然损失不大,但也是一场败仗,顶多可以算得上一个虽败犹荣,赵云因此被减少俸禄,贬为镇军将军。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仗,第二年赵云便死了。《季汉纪》描写赵云之死就是因为这次败军之耻,他说赵云知耻而后勇,讨贼之心愈坚,忧劳成疾,一病不起。这书是清朝人赵作羹写的,这些细节想必是他自己想当然得来的。因为民间传说他是“常胜将军”,没想到他人生最后一仗却是个败仗,读者也会替他感到惋惜。

赵云死后三十年,刘禅追封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等人,唯独没有追封赵云,第二年姜维的提议下,才追封他为顺平侯。

后来读三国的人,或者为赵云生前位次鸣不平,怪刘备没有把他列入四将军(前后左右)只让他做了征南将军,或者为赵云死后追封时间叫屈,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里说:“云之功,已亚于壮缪桓侯,而过于马孟起黄汉升矣。景耀三年追谥关张黄马,而不及云,迟一年而补谥,不知何说。”言下之意,赵云的功劳仅次于关羽和张飞,超过马超黄忠,为什么不一起追谥赵云?最后这句“不知何说?”翻译成现代流行语应该是“我在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刘备和刘禅肯定不会给了,但是没有关系,民间口碑补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赵云之死与灯笼星转世之谜》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