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2月26日电,今日,国新办就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举行了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在会上指出,2023年,我国有47%的规模以上企业已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这一数字经济的繁荣景象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尤为显著。
王冠华强调,近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在推进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与核算工作,并在本次普查中首次增加了数字经济的调查结果。从普查数据可见,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数字产业化成效显著
数字产业化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这五年间,以数字产品制造、服务和应用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制造业规模稳步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1.6万个,实现营业收入48.4万亿元,占全部二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0.9%。
数字制造和数字应用优势突出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超过四成。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企业数量较多,接近五成。这反映了我国数字产品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发展活力。
东部地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来看,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是62.2%、20.2%、13.6%、4.0%。营业收入占比也显示,东部地区的占比高于其他区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先方阵。
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产业数字化即数字经济的融合产业,它反映了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近年来,通过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普查数据显示,2023年,47%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上述数字技术。在第二产业中,54.1%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数字技术,其中41.6%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云计算,40.1%应用了工业互联网,32.1%应用了物联网;在第三产业中,41.5%的规模以上企业应用了数字技术,其中34.5%应用了云计算,22.2%应用了物联网。
这一连串的数字和数据,不仅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未来数字经济将更加深入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近半规模以上企业已应用云计算、AI等数字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看到一个明显的转变正在发生:即从传统的业务模式向更先进的数字经济模式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