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们对于泥土、沙土、水等元素有着特殊的喜爱,因为这些元素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天然伴侣。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户外环境,不仅能够发展儿童的感知觉,还能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然而,过去许多幼儿园仅仅将户外场地视为操场,只配备了大型器械和塑胶地面,这大大限制了户外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进行单调的体育锻炼和规则游戏,很难体验到与大自然的亲近。
幸运的是,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户外环境的营造。沙水池、土坡等自然元素的引入,使得户外场地变得丰富多彩,不仅提高了环境利用率,还增加了活动的多样性。
然而,仅仅增加设施并不意味着户外环境就能完美。为了让户外环境真正有益,我们需要进行更科学的规划。那么,如何让这些设施变得更有趣且更有益呢?
1. 尊重幼儿的喜好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经验的呈现,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应该回归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创造能够让幼儿发生互动的环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环境中的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建立与这个世界更加稳固的联系。
幼儿喜欢什么呢?是与他们产生互动的?是沙、是土、是水、是种植区域、是手工坊、是涂鸦区域等。
沙子的粗糙与柔软,泥土的湿滑与可塑性,水的无形与流动性,种植区的生机与活力,这些都是幼儿与大自然互动的方式。
2. 融入教育需要
一个好的环境设计,不仅要满足幼儿的喜好,还应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自然渗透进去。
例如,幼儿需要冒险与挑战,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和勇气。因此,户外环境需要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设施,如滑梯、爬笼、平衡木等。
幼儿还需要发展创造力,那么涂鸦区、建构区都是能够发展幼儿的细小动作以及创造力的区域。
规则感同样是幼儿需要锻炼的能力,户外环境可以设计清晰的环形骑行路径,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感。
3. 区域与区域之间独立却相互联动
户外环境往往会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这样的做法可以减少冲突,提高注意力。但同时,还需要注意增强各个活动区域之间的联系。
例如,沙池可以与大型户外玩具相结合,作为滑梯、攀爬设施的缓冲区域。这样的设计不仅不会干扰孩子们玩沙,反而能够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规避风险。
校园绿化景观中的大树,不仅可以作为孩子们的玩伴,还可以与游乐设施结合,如树屋、攀爬绳等,给幼儿提供更多观察世界的视角和锻炼身体的机会。
4. 支持同伴成长
除了物的元素,人的要素同样重要。学龄前阶段是幼儿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户外环境可以为他们提供与人互动、发展社交能力的机会。
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为每个区域划分明显的分界线但不封闭每个区域,这样既能够划分区域,又能让幼儿轻松到达,丰富户外环境的活动类型,为幼儿创造互动和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园方还可以安排每周2-3次的混龄活动,打破年龄和班级的界限,让幼儿自由选择器具、玩伴,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环境是一个隐性的课程,它无处不在。当拥有一个充满开放性、富于感官体验、充满选择和自由的空间,孩子们学龄期的成长将会变得生动而活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如何打造更益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场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