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好黄鳝池,首先要选择一个冬暖夏凉、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鳝池可因地制宜,利用水坑、水沟、小水塘、田边、地角以及房前屋后的空地。鳝池的大小、形状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一般面积较大的池子为30~50平方米,庭院养殖面积一般为5~20平方米,池深1米,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均可。池壁用砖或石块砌成,池内壁用水泥勾缝或用水泥沙浆抹光滑。池顶一端设置进水口,相对一端的池底设置排水口。在距池底50厘米处设置溢水口,以保持一定水位。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都必须加设铁丝网,以防黄鳝钻逃。池底铺上一层30厘米厚的河泥或有机质土层,泥土软硬适度,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最后,注入新水,保持水层以上水深10~20厘米。

黄鳝的苗种来源多样,可以野外捕捉、市场购买,或是通过捞卵孵化和鳝苗培育。捕捉鳝种时,要避免鳝体受伤。购买鳝种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深黄的个体。捞卵孵化和鳝苗培育需要在每年的5~8月进行,孵化水温保持在26~30℃,经过6~7天可以陆续出膜。鳝种放养前,要对鳝池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浆全池泼洒,经过7~10天,药性完全消失后才能放养苗种。同时,要对鳝种进行消毒处理,用3%~4%的食盐水或10×10-6漂白粉水溶液浸洗10~15分钟,杀灭体表病菌。同一口池放养的鳝种规格力求一致,且要搭配放养泥鳅。

三、饲料投喂
黄鳝是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蚕蛹、螺肉、蚌肉、熟猪血以及禽畜内脏等,也可以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饼、豆渣、瓜果等。在放养后的3~5天内不投喂,让黄鳝有一个适应过程,之后逐渐投喂来源广、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的配合饲料。投饵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以次日早上不见残饵为宜。

四、水质调节
黄鳝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鳝池要保持适当水深和良好水质,池内水深一般保持在10厘米左右,要经常更换池水,一般5~7天换水1次,夏季1~2天换水1次。盛夏季节,气温和水温较高,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可以利用鳝池1/3水面放养水浮莲、水葫芦或种植菱笋、慈姑等水生植物,或者在池上搭棚,种植丝瓜、南瓜、豆类等攀藤植物,以利遮阴降温。

日常管理中,要每天观察和记录水质、投饵和黄鳝摄食活动情况,以便调整投饲量。每日早上清除残饵,以免败坏水质。经常检查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要保证水流畅通和防逃网罩完好。平时还要防止水老鼠、鸭子等入池捕食。严禁混有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水排放入池,并且及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入秋以后,气温明显下降,黄鳝吃食量减少。11月份以后,水温下降至15℃以下时,黄鳝停止摄食,并开始钻入土层越冬。此时,也是黄鳝起捕时节。捕捞黄鳝时,可以捕大留小,把小规格的留作鳝种第二年继续饲养。黄鳝越冬期间,可以把池水放干,在土层上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泥土湿润和土层的温度,也可以把池水加深至60厘米,进行深水越冬。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养殖朋友们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期待黄鳝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美味与财富。
本文的思考内容
1、鳝池建造有哪些要点?
2、苗种采集有哪些渠道获取,放养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黄鳝人工饲养技术指南,精准养殖策略助力养殖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