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睢宁县骑路小学学生在跳绳。 (资料图片)

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骑路村,有一所村小坚持8年花样跳绳,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尤其是学生的近视率和肥胖率均为零。这所学校是如何做到的?近日,本报记者深入该校采访,一探究竟——
骑路小学地处睢宁西北,距县城23公里,全校仅21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30名,15名教师,多数都在50岁以上。学校的硬件设施相对简陋,但这里的跳绳活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
说起跳绳,该校的刘彦和刘恩夫妇功不可没。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们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2001年,他们一起转到了骑路小学。
“农村家长教育意识弱,留守儿童隔代教养,导致不少孩子养成了爱玩手机和电子产品的不良习惯。”刘恩告诉记者,由于不注重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早些年有些学生三、四年级就近视了,还有的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
怎么办?怎样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农村孩子健康成长?受场馆设施设备等限制,学校能开展的音体美项目有限。2012年前后,通过校际交流学习,他们发现花样跳绳投入较少,学生们也感兴趣,于是就开始了新的尝试。
全员参与,跳出多种花样
跳绳活动很快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学生们通过不断观察、反复练习,慢慢摸索出了多种跳绳技巧。单摇跳、双摇跳、车轮跳……他们学会的花样越来越多,劲头也越来越足。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这是我儿子在和同学一起完成‘彩虹跳’。”采访时,家长严艳指着办公楼墙面上的一幅喷绘说。严艳的两个孩子都在骑路小学读书,女儿六年级,儿子三年级,女儿冯冬梅还是校跳绳队队员。
跳绳活动不仅让学生们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们通过跳绳,不仅学会了各种技巧,还培养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多点开花,跳出综合育人
跳绳活动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身体健康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通过跳绳,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除了跳绳,我还加入了绳画社团,感受到了跳绳的另一种魅力。”骑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刘想说,现在除了体育课,在语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中都有跟绳子相关的内容,感觉绳子真神奇。
就这样,通过持续探索,骑路小学逐渐走上了花样跳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之路,这个村小的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跳绳之乐,还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创新举措,跳出村小新高度
跳绳活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学生的面貌,也改变了教师的面貌。教师们纷纷加入跳绳活动,互相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坚持跳绳8年,学生在变,教师在变,学校也在变。家门口的学校办好了,家长们更支持。原先,学校附近的百姓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心小学或城区民办学校就读。近两年来,陆续有十几名孩子又转学回来了。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骑路小学的8年跳绳给我们呈现了德智体美劳相辅相成、‘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生动案例,接下来,我们要推动更多乡村学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特色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孙其华 李大林 通讯员 王琼 朱珺清
责任编辑:曹金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跳绳八年奇迹,江苏睢宁县骑路小学近视率、肥胖率双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