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放在四川籍企业家郑大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他走投无路时,村民们一起为他凑出了70元钱。
这些钱也成为了他改变命运的基础,多年后他通过努力成为百亿富豪,然而在他功成名就后,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恩情,而他报恩的方式更是让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那么,这名土豪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何会对村民如此慷慨呢?
阔气企业家回报家乡
2019年春节刚过,位于仪陇县丁字桥镇得天空中,连续几天都有直升机的身影,直升机上面还写得给父老乡亲拜年的标语,同时还能让村民体验乘坐直升机的快乐。

这架直升机是企业家“郑大清”的,他不仅让村民乘坐直升机,同时为每家村民都准备了“礼物”,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郑大清为村里1000名50岁以上的村民发放近900万的慰问金。

同时他还给村民发放冰箱、空调、电视等价值300万的物资,这两项加起来有1200万元,在放发慰问金和彩电现场,很多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郑大清的到来。
不久后,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郑大清迈着轻盈的步伐进入会场,同乡亲们一一问好,而他之所以如此大方的回报村民,也是为了回报当年村民资助他的70元钱。
写作不易,收入只有一点点,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观众老爷理解。

70元钱,还不够去饭店点两个肉菜,然而这笔钱对于郑大清来说无疑改变了他的一生,郑大清出生于1959年,从小就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生活,长大后他选择参军。
在部队里郑大清表现出色,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并且还获得过三等功的荣誉,10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他的意志和心性,到了1986年时,郑大清从部队退伍,在退伍后他总想着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因为他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郑大清不想就此错过机会,想要到新疆地区创业,然而他的家里穷的叮当响,母亲还身患重病,郑大清想要去外面赚钱,可连车费都拿不出来。
为了能够前往新疆赚钱,郑大清决定挨家挨户去借钱,由于他本人在村里的名声很好,很多村民都愿意借钱给他,在80年代很多家庭积蓄不充裕的情况下,村民们你一分我一毛的,为郑大清筹集了70元钱。

拿着这些零零散散的钱,郑大清的心中非常感动,他下定决心等他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报答父老乡亲,郑大清拿着着70元钱,坐上了开往遥远新疆的绿皮火车。
坎坷的创业路
1985年3月,26岁郑大清乘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后,终于来到了乌鲁木齐市,村民给他70元钱几乎全部都买车票用了,来到新疆后他的身上只剩下1块2毛了,和部队用的旧棉被。

郑大清为了生存于是就在工地打工,当时他虽然只是一个打工人,但却非常有想法、有头脑,除了工作外,他还会抽空看了基本有关建筑学的书,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就能改变人生。
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很快就受到当地老板的青睐,到了1986年,郑大清通过自身的努力赚到了2000元钱,这笔钱放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郑大清的事业也变得越来越好。

随后他将当初借给村民的70元钱还了回去,原本村民认为郑大清会继续留在工地打工,而他却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他想自己单干,彻底摆脱贫困标签。
郑大清带着一些人开始四处做工程,在和新疆制胶厂签订维修合同后,郑大清赚到了5万元的存款,到了1989年,郑大清在乌鲁木齐投资了两家煤矿,不过由于经验不足最终没能盈利。

这也让身价不菲的郑大清一下子变成了穷光蛋,不过他并没有放弃,郑大清凭借着在商场多年来的人脉关系,很快就借到了几十万的资金,重新开始。
到了1995年,也就是郑大清来到新疆的第十年,他迎来了自己人生和事业上的春天,这一年郑大清在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新疆天地实业有限公司”。

郑大清的敢闯敢拼,也让他在短短数年间收获巨额财富,他将赚到的钱大部分都投资出去,并且每次投资都能成功,在这样不断成功投资下,他的钱越来越多,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企业家。
进入新世纪后,郑大清带领公司成为了新疆十大民营企业之一,公司的业务也不断扩张,其中包含了房地产商业、酒店服务业、电子通讯、创新产品研发、新材料研发等行业。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市场环境,郑大清总会保持一种乐观、自信的心态,带领身边的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2006年郑大清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46位,在他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还不忘回报社会。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在郑大清成为富豪后,他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建设发展,比如在2001年时,郑大清返回家乡看到一处木板上面千疮百孔,于是当即拿出了700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座桥,取名为“慈母桥”。

之后每一年郑大清都会捐钱给家乡,他先后捐赠了5所希望小学,并成立教育资金,郑大清对村里的老人也很好,他常年坚持资助家乡的贫困老任,在家乡成立新疆天地集团爱心委员办事处。
对镇子里的年满7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200元钱,11年的时间里,他们累计捐助了1000多万元。

到了2019年时,郑大清再次返回家乡,这一次他捐赠的金额多达千万,郑大清在仪陇县丁字桥镇的爱心广场上,为全村的父老乡亲拜年,现场给全镇1000名5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
这一年捐赠与往年不同,郑大清还将一架直升机运回家乡,从而好让偏远地区的乡亲们乘坐直升机进行观光飞行,让老年人体验飞行的乐趣。

在宴席期间,工作人员端着一叠厚厚的红丝带的百元大钞,而郑大清则双手将钱送到老人的手上,同时他还祝愿老人身体健康,很多老人都对此表示感谢,一位82岁的老人激动的告诉记者,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回领到6万元现金。
对于郑大清而言,最好的回报村民的方式就是发钱,因为钱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回顾郑大清的人生历程,他能从一名穷苦出生的农村少年,到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

除了自身的努力和机遇外,还不能忘记当年村民的援助,如果没有村民借给他的70块钱,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郑大清,一个人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群默默支持他的人。
在我国除了郑大清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在成功后选择回报社会,比如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刘强东和郑大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出身贫寒,也都得到村民的资助。

在大学时代之前,刘强东的生活和成长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这让他从小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感情,当初刘强东以680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却因为家境贫困而差点放弃,好在全村人凑了500元和一些鸡蛋送他读大学,可以说没有村民的帮助,就不会有今天的刘强东。

事业成功后的刘强东选择大力投资家乡,他对老家宿迁的投资超过百亿,有力的加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早在2015年时,刘强东就曾携手带着妻子章泽天返回老家,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一万元的春节红包。

到了2018年,刘强东再次返回老家不仅给村民红包,同时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各种出物资、家电,今年的2月份,刘强东再次为家乡村民送温暖,京东为村民们送去了年货大礼包,并且是每家人手一份。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人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面对村民的恩情,郑大清和刘强东的做法,值得每一位企业家学习,他们在回报家乡的时候,对于老年人特别关照,这一点难得可贵。

像他们这样心怀感恩的企业家与成功人士在社会上不在少数,贵不忘恩是美德,也是高尚精神的表现,将个人财富用于帮助他人,能体现出财富的社会价值。
做人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感恩都没有的话,那么不会有人愿意与之为伍,更不会有人愿意与之为伍,所以一定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不管遭遇了什么,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不要忘了,在你落魄时为你雪中送炭的人,在你低谷时默默支持你的人,知恩图报才是一个人的根。
参考信息
信网2019-02-11《给千余名老人发红包 男子发1200万现金向乡亲们拜年》

仪陇新闻网2019-02-11《仪陇人郑大清开直升机回村请老人坐》

极目新闻2025-01-31《刘强东给村民送年货,回报乡亲的感恩之举让人暖心》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百亿富豪驾机回村,为70元恩情派发千万红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