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苏轼在初到黄州时,寓居定慧院所写。当时的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刚刚从“乌台诗案”的狱中生涯中走出,内心难免会感到孤独与凄冷。这首词,就是他内心孤独与凄凉的写照。
词的开篇就营造了一个独特而凄清的氛围:缺月疏桐,夜深人静。只有我独自一人在这夜里徘徊,仿佛那缥缈的孤鸿之影。这种孤独,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孤独,更是内心的孤独。
“有恨无人省”,是无人懂得、无人理解的悲苦。可这孤鸿,偏偏“拣尽寒枝不肯栖”,林间不是没有落脚之处,可它飞来飞去,始终不愿落脚,最终选择寂寞荒芜寒冷的沙洲栖息。这种孤独,既是对环境的抗争,也是对自己的坚守。
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其实源于自我选择。无论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还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们写作这些诗词时固然内心有愁闷惆怅,但却也心怀清高、甘守寂寞。
所以,孤独并不一定是坏事。在屈原的时代,他的孤独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陶渊明的眼中,孤独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李白的世界里,孤独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杜甫的诗中,孤独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很多时候,走入人群,跟大多数人一样就不孤独。可内心或许又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一样呢?孤独,其实是一种自我选择。它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自己,去感悟生活,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苏轼被贬黄州,12字写尽世间孤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