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这位春秋时代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其影响力早已跨越了国界,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乃至整个汉字文化圈。当我们提及孔子的故乡,很多人都会想到山东的曲阜。然而,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除了能见到孔府、孔庙、孔林这些历史遗迹外,或许还会对孔子的姓氏产生疑问——他的祖籍并不在曲阜,也不姓孔。
在古代,姓名是由姓、氏、名、字四部分组成的。比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周瑜字公瑾,诸葛亮字孔明。这些都体现了古代对姓名文化的严谨和丰富。而我们现代的姓名,其实是由古代的“名”和“字”合并而来。同样,姓氏也经历了这样的演变,从最初的母系氏族时代的“姓”,到父系氏族社会后的“氏”。因此,我们中国人实际上是随母姓的,只是现在统称为“姓氏”。
孔子,其实姓“子”,氏“孔”。他的祖先是殷商王族的后裔。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分封诸侯,其中包括由殷商后裔建立的宋国。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曾担任宋国的大司马一职,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那么,为何孔氏一门会从宋国的高官家族迁居到鲁国的曲阜呢?
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去世后,他的弟弟宋穆公继位。九年后,宋穆公为报答哥哥的恩情,决定把君位还给原先的太子与夷。时任大司马的孔父嘉对此坚决反对,这其实是代表了当时宋国相当一部分大臣的普遍意见。因为多年来,臣属们都在宋穆公的长子冯身上倾注了心血,大家都觉得宋穆公的君位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
然而,宋穆公铁了心要把君位还给哥哥的儿子与夷。他直接托付孔父嘉,把公子冯的君位继承权交给了他。此外,宋穆公还把公子冯撵到了郑国,以确保与夷顺利继位为宋殇公。然而,郑国却以公子冯为牌,试图在宋国建立亲郑的政权。
与此同时,卫国第十四代国君卫桓公被自己的兄弟州吁弑杀。州吁弑君篡位后,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树立自己的统治权威。州吁向宋殇公提议共同讨伐郑国。宋殇公虽然继位,却时刻担心公子冯反攻倒算。因此,他全然忘了叔叔穆公传位的苦心和恩德,一直视流亡在郑国的公子冯为心腹大患。
孔父嘉作为大司马,尽管一开始是支持公子冯的,但他自从接受宋穆公的托孤遗命以来,就一直对宋殇公忠心耿耿。身为宋国“国防部长”的孔父嘉,一直在设法支持宋殇公的战争政策,因此在宋国百姓眼中,他就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战争分子。
然而,孔父嘉的小日子倒是过得挺滋润的。他身居高位,又是先君宋穆公亲自指定的托孤大臣。他凭着自己的政治资本,娶了一位美貌的妻子。这位妻子不仅美,而且是那种勾魂摄魄的美。据《史记》记载,大司马孔父嘉的妻子出门在路上遇上了宋国的太宰华督,华督因为感到赏心悦目就一直目送她走远。
华督打算除掉孔父嘉,以便实现自己长久占有美人的意图。他打算利用民意打一场“舆论战”。当时宋国的老百姓早已因为长年累月的战争而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这时一个谣言开始在宋国都城流传开来:大司马孔父嘉又要整军备战攻打郑国了。
一时间,城里各家各户的妻子带着缝了又缝的衣服,老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纷纷赶往军营,只为在战争出发前看一眼丈夫和儿子。在这样一种躁动不安的氛围中,突然有人高声叫道:“我们找华太宰去。听说华太宰不愿出兵打仗,让他为我们做主。”没多久,太宰府的大门就被一群愤怒的士兵团团围住。这些士兵吵着闹着要见太宰。
华督来到士兵中间,先是装出解释的样子,但实际上这等于承认了孔父嘉要攻打郑国。士兵们质问道:“什么苦衷?他要颜面,就让我们去送死?太宰你要为我们做主啊。”这时华督装出一副很小心的样子,说:“大家小声点,被大司马听到了可是要杀头的。”
士兵们气呼呼地嚷道:“怕什么?反正是个死!”华督见状,一咬牙、一跺脚,装作为难的样子,说:“好吧,民意不可违。这些年宋国连年征战已是国力空虚、百姓疲敝。我身为太宰怎能袖手旁观呢?如果大家要为民除害,那么我也只能遵从众愿了。”士兵们在华督这样一番煽动下,直接冲入了大司马孔父嘉的府邸。在一阵阵的嘶喊、惨叫中,孔父嘉及其家中几十余口人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华督杀孔父嘉而夺其妻,既消灭了一个政敌,又收获了一个绝色美人。然而,这样的做法却使宋殇公大为光火。宋殇公放出狠话说要为孔父嘉讨还公道。华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怂恿士兵闯进宫里把宋殇公也给杀了,然后从郑国迎回公子冯继承君位。华督就这样取代孔父嘉,成为新国君面前有拥立之功的大红人。
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为躲避仇人华督的追杀,一路向北逃到了鲁国的陬邑(今天的山东曲阜)定居下来。孔氏家族从此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开来。到了木金父的孙子孔防叔的时候,被鲁国委任到了鲁宋国界处的防城担任防邑的大夫。防城是宋、鲁两国的交界点,因此宋国要进攻鲁国必须从这个地方来进兵。鲁国方面就让与宋国有世仇的孔防叔来镇守此地。孔防叔在防城建立了完备的防御体系,从而为保卫鲁国边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孔子不姓孔,祖籍也不在曲阜的故事。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姓氏、姓名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变迁,以及一个伟大人物背后的家族兴衰和变迁。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澳门王中王100,实效性解读策略:中国史连载:孔子原来不姓孔,祖籍也不是曲阜 》